忠县农业网 >> 马醉木属

巴彦淖尔生态文明绘就宜居宜业秀美画卷细莴苣属

2022-07-21

巴彦淖尔生态文明绘就宜居宜业秀美画卷

金川河水系惹人醉

二黄河里劈波斩浪

临河人民公园新姿迷人

河套公园风光旖旎

乌梁素海美如画

10月16日消息:金秋9月,河套大地上一派丰收的景象,红的、绿的、黄的……各色作物把巴彦淖尔装扮得分外美丽。而这一切,都与黄河水密不可分。巴彦淖尔,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大力弘扬“总干”精神,让巴彦淖尔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不断提高地区的生态宜居宜业水平。

建设生态湿地——打造草原水城

湿地资源是关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命脉”性战略资源,也是与周边地区相比最具优势的特色资源。近年来,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先后完成了临河镜湖、黄河湿地旅游区,杭后润昇湖,五原隆兴湖,磴口奈伦湖,前旗东河水系,中旗滨河水系,后旗迎宾湖等一批湿地保护与恢复,建成各级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区4处、国家级湿地公园3处。目前,全市120亩以上湖泊、沼泽、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米以上、长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湿地总面积231.32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2.4%。其中,河流湿地50.15万亩、湖泊湿地71.06万亩、沼泽湿地87.78万亩、人工湿地22.33万亩。

随着生态湿地的建设完善,城里的人们深切地感到空气变清新了、环境变美了,而临河主城区的变化更令人印象深刻。如今的临河城,南有黄河水绕城而行,西有永济渠静静流淌,北有万亩镜湖湿地调节城市“小气候”,可谓“水在城中、人在画中”。

10月9日,在黄河湿地旅游区,外出工作多年的王元带着3岁的女儿四处转悠。王元说,没想到二黄河南岸建了这么好个公园,小的时候来这里玩,什么都没有。其实,每个来黄河湿地旅游区游玩的市民都有着与王元相同的感觉。近几年,一到夏天,黄河湿地旅游区就热闹非凡。在这里,游客可以从黄河广场码头登上观光游艇,劈波斩浪畅游总干渠,一路欣赏两岸的如画美景;也可以走进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了解河套水利开发建设史;还可以乘船逆流而上,走进九庄农民新居,近距离感受新农村建设的累累硕果……除了美景,市民和各地游客还可以在这里欣赏到激烈的体育赛事。总干渠东西贯穿黄河湿地旅游区,由于河道条件好,黄河湿地旅游区已经举办了端午节龙舟赛和放河灯等活动,今年还首次承办了中国龙舟赛巴彦淖尔站的比赛。一系列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前来观赏,最多的一天,这里的游客量达到15万人次。

抓好四季造绿——装扮塞上绿城

今秋,五原天吉泰镇天吉泰村前任支部书记任俊明的果园又喜获丰收。天吉泰村属沿黄河地带,受黄河阴渗影响,土地产出率极低,种田很难实现致富增收。沿黄一带不适合种植农作物,那适合什么呢?经过一番调查,任俊明有了自己的答案:适合发展林果经济。之后,任俊明果断种起了经济果林。经过多年的辛勤劳作,2013年,任俊明家光果树的年纯收入就达到13万元左右。近两年,任俊明的果园又有了大变化。他抓住全市植树造林的大好机会,按照政府植绿、农民受益的模式,实现了政府绿化和农民效益最大化的“双促进”,使自己的果园进一步壮大。去年,任俊明牵头,吸纳本村种植经济果林的组员23户,成立了绿丰经济林专业合作社。目前,任俊明的果园正在向绿色有机品牌化发展。

将经济林建设和生态林建设结合是近年来我市植树造林探索出的新模式。目前,全市栽植各类经济林31216亩,其中以苹果梨为主的梨类6000余亩,梭梭接种肉苁蓉4300亩,文冠果5000亩,枸杞5000余亩,苹果、桃、李、杏、枣、葡萄等10000多亩。

乡村的绿体现在自然,让人看了舒适,而城市的绿更多地表现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上。

近年来,我市通过拆迁旧房、植草、栽树、修公园等措施,城区绿地面积不断增加,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镇及周边绿化完成47个2.77万亩。

“我来临河生活已经30多年了,如今,看着生活周边的荒地、破旧房屋等被一个个公园、绿地、景观带所取代,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绿色,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尤其是近两年,新建设的一些公园真是让人眼前一亮。”10月10日,正在河套公园晨练的赵大爷高兴地说。

今年,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市委、政府进一步加大造林力度,积极抓好四季造林工作。今年1~9月,全市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46.13万亩,完成全民义务植树530万株。同时,紧紧围绕国家级城市创建和“十个全覆盖” 工程,进一步强化组织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科技服务体系,使绿化的数量和质量得到保证,而且更加注重建精品抓示范,向提质增效转变。全市完成重点区域绿化19.55万亩,是自治区下达任务17.5万亩的112%。

改善生态环境——构筑绿色屏障

生态建设需要全市人民参与,生态建设的成果要让全市人民共享,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样需要全市人民一起努力。

近年来,市委、政府确定了“建设生态宜居巴彦淖尔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发展定位,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划定生态红线,建立水系、湖泊、森林、荒地等自然生态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全面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

草原农田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全市严守基本耕地政策和草原红线,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项目扶持、多元投入”的原则,大力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将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林业生态、道路交通等涉农项目资金有效整合;进一步抓好退牧还草工作,近3年累计投入2.76亿元用于禁牧补贴,促使牧区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植被覆盖度、平均高度、干草产量分别增加了15%~50%;不断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近3年累计投入60亿元,实施了河套灌区水利设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21个水利项目,新增耕地36.4万亩。

注重实施节能降耗。全市上下积极开展工业、建筑、交通、商业、民用、公共机构等多领域节能降耗工作,对矿山冶金、电力、高载能等企业进行重点整治,并全面推进中水回用,节约地下水等。从今年开始,我市安排城镇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水替代地下水用于市政绿化、道路洒扫、冲洗公厕、清洗车辆、建筑等,要求年内替代率要达到30%,力争3年实现全部替代,中水回用率要达到24%。

同时,我市以“天蓝地绿水清土净”为目标,大力实施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工程,今年上半年,向乌梁素海及新增湿地和各类湖泊海子实施生态补水1.54亿m3,其中向乌梁素海补水1.35亿m3。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业和沙产业,近3年累计建设种苗基地2万亩,完成乌兰布和沙漠治理84万亩,新增肉苁蓉、有机酿酒葡萄基地2万亩。

城绿了,水活了,生态环境更好了——在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过程中,市委、政府结合全市的具体实际,按照市委书记何永林“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建设的全过程,走集约、绿色、低碳的新路子”的要求,以“迎庆创城”为契机,在大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积极倡导人们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理念,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如今,行走于巴彦淖尔大地,环境优美的塞外水城已初具规模,“湖水相依、绿树成荫、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生态蓝图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上海网络营销策划

一扇窗环游世界

上海品牌策划:立白押宝《我是歌手》 捆绑式传播

上海展台设计

上海大型会议策划方案

友情链接